查看原文
其他

硕士们进了BAT拿高工资,为什么博士却要挤破头进985高校?

 
关注学术桥Acabridge,了解最新学界动态
只看工资找工作,再好的职业也有可能会被瞧不起的。 

来源:知乎


高赞回答一
@NYC-2009:
夫妻都是985的副教授。
2019年度国家个人所得税的系统里面的税前是270k过一点(老婆是230k的样子,年底津贴比我少)。但是我们只是985高校食里面中下层的7级岗,比国内博士刚入职的8、9级中级职称(讲师,助理研究员)稍微好点。正高(教授,研究员4级岗起,一般都是博导处于中上层。高层自然是三级岗以上而且大部分都是有国家级头衔的(四青,长江,杰青,院士),税前年均都是70-150的水平,而且院士免缴个人所得税(亲眼所见,年终津贴每个人都要签字,顺便把别人喵一遍)。
但依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我和老婆这个收入在985就专业技术岗是属于偏低水平。(和C9比)在我校,我们收入也属于中下水平,刚过平均线与社会上高收入比,特别是和知乎上号称人人年薪百万更是有差距。但是整体来说,尽管目前学校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让我满意,特别是个别地方事实上对我个人利益造成的损失也不少(但不至于是武大的3+3事件,那个就无耻了),整体而言,我觉得用一种比较开放的心态来看985学校的优点,去认真的培养学生,其中得到的成就感也比经济利益让人更满足。
在985高校做教师(非行政)最大的优点是自由轻松。我椎间盘突出在家挺尸几天都没人管(去年有次一周,两年前骨裂2月)。只要不耽误给学生上课不造成教学事故就行。但是代课极少,在过去的近5年中,我和爱人刚来的前两年没课上,这个对我们招收研究生很不利(本科生不知道你),经过我们挖空心思的努力(去外院代课,想办法开新课),目前我本人全年满打满算72节课(32学时本科生专业课2门,4学时硕士生专题课和4学时博士生专题课),我全年老婆本科代课40学时(24课堂授课+16实验学时),外加研究生8学时专题课目前学校是每节课40分钟,每两节课一次课。这样算下来,我本人全年平均一周都上不了一次课,教学任务量极少。而且据我了解,非公共基础课任教的教师课少,是大部分985院校的共性,除了个别新专业因为师资不够,大部分985院校的老牌专业中的专业课事实上都不多。
我自己做研究生导师5年手下差不多有10个博硕研究生(老婆没有博导头衔,只有5个硕士,我们两个加起来15个)。这样一来,各种学校的琐事比如报账,到处盖章办手续之类的,都不用自己操心了,当然我们每年都是给学生有额外2000RMB津贴的,这一点上绝对算不上压榨学生,更何况平均每人一年也就2-3次而已,想在这方面当杠精的就洗洗睡了吧。
实验进展方面,入职两年后自从高年级研究生开始带着新生走,我们也就不再需要反复上手亲自做实验了。每周开一次组会,和每个学生单独谈谈了解研究进展,有必要的重要实验亲自上手操作即可。剩下的时间,写论文或者项目申请书按照自己节奏来。托我和爱人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所接受的语言训练,写英语论文对我们来说从来都不是啥问题。最快的情况下,把数据提供给我,我两天可以拿出一个初稿来,花点钱找个语言润色编辑,就可以投稿了。所以在这样的效率下,整体而言这份工作没有给我们造成多大的压力,其余空闲时间爱干啥干啥,还不用发愁失业。心情不好,身体不舒服,说不去办公室也没人管。学院也用钉钉打卡,但是一周任何时间点打两次即可,没有任何时间限制。未来3级以上高级职称的博导在60岁还能延退至少5年,以目前来看,等于白拿5年工资(因为62岁后不再招生,就等着退休即可)。
以上待遇在非985院校,基本都不存在。非985院校的教师以上课为主。我所了解到的教师一年基本教学工作量大部分是300节课起,基本等于每周都要上课,与之对应的备课,考试,阅卷,试题分析等琐碎的事情全部迎面而来。这种巨大差异是由于教育部对985院校师生比有明确要求(一般是1比10到20,涉及学科评估打分)。同时985有自主人事权可以随意制定进人计划以及职称评定自主权可以随意给引进人才高级职称(我本人入职就是副高+博导,老婆是副高+硕导)。所以整体而言985教师多而课时少。在我们学院甚至发生因为课太少不够分课在教师之间导致过不少矛盾(所以我只能去外院代课)。对我自己而言,如果不是考虑到未来职称晋升以及部分国家级头衔(入长江学者)申请条件都有教学要求,同时教育部这两年要求“以本为本”,因此大部分985学校开始要求事业编的正副高级职称人员年度至少有32学时授课工作量或独立讲授一门本科课程(年薪制人员一般第一个聘期考核前不要求),理论上我可以完全不代课只做科研即可。此外,大部分985院校代课有额外的课时费(因为教育部给的经费充足),并且不需要减掉基本教学工作量。我们是基本课时费80-100RMB/每学时,双语或者英文专业课200RMB/学时,年度授课300学时就意味着年底来了至少3W津贴。与之相应,在非985一般都会有基本教学工作量要求,比如年度100学时基本量,超出100学时部分才发课时费。个别过分学校(主要是双非院校,211般不会)会因为教师年度基本课时不够而按照差值倒扣津贴,甚至双非中部分一本院校存在隔年甚至间隔数年才能支付教师课时费(因为财政拨款不足)。这种体系下导致很多新入职的年轻人即便是副高职称在双非和部分穷省的211也是月收入4k不到。
在科研方面,非985就算聘为硕士导师或博士导师也没有多少研究生可招。毕竟教育部给非985院校分配的硕士招生名额有限。比如今年因为新冠病毒疫情研究生扩招,我们学校的专业硕士招生名额被教育部增加了接近50%,惊的我们下巴都掉下来了。而大部分非985院校拿到的名额极为有限,毕竟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平均扩招水平也就是20%的比例。我们能增加50%,那就意味着至少4个学校只能扩招10%。这样一来,在非985院校就算评为研究生导师甚至一入职就聘为研究生导师一般也很难招收到学生,凡事需要亲力亲为更别提研究生本身的素质以及学科实验平台也和985不在一个水平线。想做点科研难度极大,进而导致没成果也无法申请到课题,没有课题也无法做科研,从而难以晋升职称也无法招收学生的一个恶性循环中研究生数量紧缺的现象在部分高水平科研院所也大量存在,部分院所的导师甚至是2年甚至3年才能有一个名额,这在985是难以想象的。
教育部给985院校的平均指标水平差不多是每位博士生导师接近1名博士,每位硕士生导师2名硕士的水平。各个学校如何分配指标上有差别,但在985院校,研究生指标数量还是比较充足的。
在职称晋升这一点上,985大学也极有优势。非985的绝大部分院校(包括非教育部直属的部分211院校)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自主评定权限,经常会发生给年轻人或者高层次引进人才一个“校聘”副教授或者教授的奇葩头衔,说白了就是给你校内的待遇但是无编制。原来在编的人不退休你永远别想晋升,而从各省的人事厅拿到多余的编制名额可以说比登天都难,所以导致年轻人发展空间极为有限,完全是熬资历。在这点上,985的自主权远超非985,虽然个别985存在压价行为,比如故意给你个副高不给正高。或者先以青年特聘研究员(等于校聘正高)入职5年,考核通过再压低待遇变成事业编副高,甚至是事业编中级职称(部分985这么干,但不影响博硕招生,而且可以给年薪制),但985毕竟给的是实打实的职称而且薪资有保障,而不是所谓的“校聘”这种忽悠人的玩意,同时保证你研究生招生,科研不受到影响。
一部分知友谈到了高校目前进行的事业编改革的问题,认为未来高校不会再有永久性的事业编。这个问题在知乎上很多知友专门开过帖子。我就985单独说一点,985之所以特殊,就在于这个目录中的高校一律是属于中管高校,体现在管理归口单位为教育部(不是省教育厅,或者科研院所归口的科学院等)。财政来源是财政部,校级领导人事任命权在中组部。涉及985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不是省,或者部就能决定的。至少截止现在,我所知道的包括清华在内的C9和我们这种末流985依然通过事业编在直接聘任高层次引进人才。而中间层次人才,和普通教师,都需要通过聘期考核才能转变为事业编,并且可以自我选择是否依然采用聘期制(年薪制,整体收入稍高)。而在非985高校,编制名额本身受限于各省的人事厅,无法随意扩编,所以这几年改革之风愈演愈烈。但这股改编制之风目的,不是要砸碎铁饭碗,而是给予非985院校一定程度的人事自主权来聘任专业技术人员(校聘教授就是这个改革制度下的产物),但是考虑到高校多岗位并行的特殊性(专业技术岗,行政岗,工勤岗,以及甚至985院校都不能自己定的部分特定岗位系列如出版社编辑,图书馆员档案馆员等等),高校事业编的改革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985院校更是如此。
尽管各个学校都很看重国家级人才头衔(涉及学科排名),但在非985院校拿到国家级人才头衔的难度,也和在985也不是一个数量级(985内部都是差异巨大)。就算个别非985院校给国家级头衔拥有者的待遇确实比985高,但是你也要在那个平台下够得着才行。
说工资吧,可能和程序员之类高收入行业比,985院校确实不高,特别是非年薪制的事业编群体(比如我和我爱人)。我本人固定工资和年底津贴是6比4的关系。6是永远有,4就是看业绩了(课时费,论文奖励,项目奖励,横向课题劳务费,帽子头衔津贴等等),上不封顶。但以目前来看,未来实现数倍甚至十倍的增长并不难。
客观说,要入职985,从本科读到博士再加上几年博士后确实不轻松也是有代价的。我29岁在美国博士毕业30岁干了一年博后回国入职,椎间盘突出就是在美国落下的。老婆从德国比我早一年博士毕业,来美国陪我一年后来一起回国入职,我自己在美国也是一个人子然一身很多年。在美国那么几年中,人生有苦有乐但大部分是苦。有段时间实验不顺利,一年没啥进展,还找不到原因,自我感觉都快抑郁了。还好后来调整回来坚持到最后。能入职985,主要还是得益于在美国的积累,有些知友提到关于这几年985教职难找的问题。客观来说。我个人感觉没有成倍的升高,我本人5年前是3篇中科院2区Top加3篇2区非Top(均为一作)入职,老婆是2篇中科院一区Top(其中一篇是共一)。今年我美国一个师弟是一篇一作NC加四篇2区非Top,入职上海交大的青年特聘研究员(博导,5年聘期,年薪制)。事实上整体而言,我们当年在国外的博士过的都不轻松,整体都是国内3-5个博士(平均水平)的工作量。在30-35这个点上以副高或者青年特聘研究员(C9的制度,相当于校聘正高但对应年薪制,聘期内非事业编)开,还要抓紧前5年通过聘期考核才能彻底转为永久事业编岗位(很多学校也可以继续给你无编制继续年薪制聘用,但大部分都会选择转为稳定事业编,部分允许保留年薪制)。在第一个聘期完成基本考核指标之前,这段时间其实并不轻松。具体指标各个学校有差别。但除C9外的985,大部分对于以副高入职的人员都要求至少获批一个自科面上项目(5年拿2个难度比较大,因为自科存在前一年获批需要隔年才能申请的制度,所以理论上5年获批2个就意味着申请人只能申请3次,相当于67%的中标率),外加一些省部级课题,同时每年一篇中科院2区SC1,个别985学校比如我所在的学校)允许延期一年考核或者考核不合格者酌情降低级别续聘(正高转副高)。
C9的聘期考核难度高一些,执行相对严格。但对应的起始待遇会好很多,我美国学弟在上交是青年特聘研究员+博导,200万启动经费和其他福利(但不解决配偶工作,他老婆似乎也不愿意回),另一个朋友2018年在清华是助理教授,博导,800万科研启动经费外加解决配偶无编制无固定期的校内聘用(年薪30W但可能随时解聘)。但清华考核要求CNS级别,严格执行非升即走。这在我等流985是难以想象的。整体而言,985入职,起始待遇与你已有个人能力(主要就是博士博后阶段的论文水平)和最终考核要求是明显的线形关系。待遇越好,就意味着入职前的博士搏后阶段和入职后的第一个聘期越辛苦。
但是换个角度,各行各业35岁之前都不会比这个好多少。在985的好处就是你通过了这段日子,就有一个自己的小课题组带几个学生,舒心点的日子就可以开始了。有点上进心的,40岁前给自己努力个国家级头衔(优青,青年长江,青年拔尖人才)基本上后面的杰青,长江就顺风顺水了。路会越走越宽,个人的学术声望和资源也会越来越多,呈现出明显的累积叠加效应,并且在50岁左右达到顶点后保持到退休。而985高校里让你日子开始舒心的年龄段(35-45),恰好就是社会上很多高收入职业中年危机的年龄段。并且存在中年危机的行业,大体上很难和985教师一样具有叠加效应,往往工作更换就意味着从头开始。
个别知友也提高过学校管理问题,客观说,985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虽然谈不上完美,但还是远高于非985的。至少个人感受是在这里我不需要刻意去讨好谁,课题是从国家申请的,论文是期刊杂志编辑和审稿人评的,给学生代课是课程组决定的,基本上985高校教师的核心点也就这三大块。就算不和同事搞好关系或者给领导脸色看,最大的后果可能就是拿不到学院学校考评优秀或者三年一度岗位聘任时打分会低一点,但是对于生活和包括职称晋升(学校高评会负责,只看学术业绩)在内的事业完全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这一点上,越是好的学校比如C9,行政人员服务意识越强。清华最夸张,可以达到院长动用私人关系给你解决户籍转移的难题。其实想想也对,毕竟科研做的太好的人总有那么一丝清高和脾气的,但是越是高水平的学校却越需要这些人。
和社会上其他996的行业比,我工作5年,除非早上送小孩去幼儿园(学校附属,基本免费)或着8点有课,不要说996,大部分情况下9点之前起床都不多(在美国养成的中午不休息继续工作的习惯)。因为确实没有必要。在我强行要求研究生8点半打卡前,经常研究生9点也都没有来。之前骨裂在家躺两月,给院长交个假条一分钱工资也没少过。在这里,只要你还活着,没有辞职,通过学校年度基本岗位考核(99%的人都能通过)就不会有人扣你的工资。更别说还有两个寒暑假白发工资。相当于事实上一年实际工作9个月(学校行政人员不是),以这个整体水平看,从收入的稳定增长性,社会地位的递加,劳累程度随年龄递减外加考核通过的变成类似国外的终身教授铁饭碗,而且还被鼓励搞副业(国家的双创政策),客观说985高校的教职是为数不多在收入,年龄,工作负担,社会地位和个人成就上形成完美平衡的工作,难道不应该挤破头吗?
高赞回答二
@貂丝女婶教授:我是985老师,我来答这个题。我是这两年通过非升即走从讲师爬上来的副教授,去年税前27万。
确实很累。
我们和从前那些老副教授不一样,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他们基本可以上够了课熬够了年头就副教授了,直接带编制。但我们得千军万马杀进来再各种疯狂输出抢一个副教授职位,要不然就要被赶走了。非升即走不是闹着玩的。而且前几年编制还对岗不对人,得升上了副教授的第二个聘期才有真正的编制。从讲师爬副教授这个过程简直是一言难尽说不出的辛酸。
但是在985当老师有个好处,上课没那么多时间比较自由。做自己的研究挺好玩的。前几年讲师没有研究生带,上了副教授就可以带了,指导他们做点课题,给他们推荐好工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我是专门推公式的没有横向课题,但是这三四年纵向课题也有百万了,养学生没问题,只是不能揣自己腰包。
最重要的,我在从前的回答里也说了,我有社交恐惧症,当老师是最好的选择,不上课时候可以永远不和人说话,太美妙了。跟这个相比,钱少点算啥呀。
高赞回答三
@陈景:
把工资当成一切,说明还没进入社会。就几点 :
1、社会地位高,受尊重马斯洛需求里,受尊重的需求是高于温饱(工资)、社交的。985老师去到学校外面,不管是做项目、开会还是吃饭,不管对面是局长、县长还是厅长,都可以保持平等的姿态,而对方也会客客气气保持尊重。中国也只有医生和老师不用行政级别来判断地位。
2、社会资源丰富基本上普通人家庭面临的三个核心问题,住房、教育、医疗,985老师不用花心思就随便解决。住房有补贴;教育,985的附属小学、初中、高中,不是全省最牛逼的,也能进前三!要是在一、二线城市,你花多少钱能进去?而且高考、考研,如果父母在本校任职,那提档、面试,不知道比一般人容易多少倍;医疗,很多985的附属医院就是全省、甚至全国顶尖的三甲医院。
3、工作环境好,生活方便学校环境就不说了,基本都是公园;工作氛围那是真的好,明枪暗箭、争权夺利、拍马溜须,985学校一样有,但是和学校外的机关事业企业比起来,那就是幼儿园的游戏。不管你是甲方还是乙方,是小弟还是领导,总有被上级被客户喷到怀疑人生的时候,而学校里基本不会发生这种事。另外学校里有食堂、超市、健身房、体育馆、游泳馆,步行5分钟全部到达,一般人能享受到?
4、收入高、来源多985老师工资一点不低,平均保底20万,这还只是工资。要想拿到高收入,对985老师来说实在太简单,拿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在外做企业政府项目;讲课;出书;开辅导班;当专家;与企业合作研发产品……途径实在太多,但凡不是刚入校忙着拼职称的老师,教授、副教授在校外一年随便整个大几十万,真没压力;所以一般人挤破头也进不了985高校基础门槛就是海归名校博士,再看985高校教师团队稳定的一B,进校的就没有主动出来的,这还不能说明问题?
高赞回答四
@夜色:去什么企业工作可以明目张胆的在外面兼职?
去什么企业工作可以在外面接项目只给单位交一点管理费然后用单位的资源给自己赚钱?
去什么企业工作会鼓励你自己创业?你在外面开公司赚钱,一周回公司摸鱼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公司工资奖金一分不少发给你?
只看工资找工作,再好的职业也有可能会被瞧不起的。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我们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来稿和内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从中科院某研究所90人离职谈起:人才流失症结在哪,何药可医?

教育部发布:2021年春季学期高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安排!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视频招聘会学术评审评估青年学者论坛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